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佛教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4 13:27:03
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佛教故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佛教故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佛教故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佛教故事
1、范缜和《神灭论》 范缜是南朝齐、梁间杰出的无神论者.当时社会上盛行佛教,相信灵魂不灭和因果报应.他针对佛教宣扬的神不灭论,写了《神灭论》.他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不可分割的,肉体死了,精神就随着消亡,好像刀的锋利不能离开刀刃一样.《神灭论》揭穿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对人民的欺骗,是我国思想史上宝贵遗产.
  范缜少年时,家境贫寒,学习条件不好.但他刻苦用功,20多岁忆成为博学多才、很有名气的学者了.齐朝竟陵王萧子良问范缜:“如果没有因果报应,世上为什么会有富贵贫贱?”范缜指着大树上盛开的花朵说:“人生好比树上的花,有的落在厅堂,有的吹进茅坑,完全是偶然.”这个生动的比喻说得萧子良哑口无言.梁武帝发动这贵人60多人,写了70多篇文章反驳范缜,也没能将他驳倒.
  统治者对范缜硬压不行,就企图以高官厚禄打动范缜.萧子良派人对范缜说:“像你这样的才能,还怕做到中书郎那样的高官,何苦固执已见,阻碍自己的前途?”范缜大笑道:“假如我出卖自己的观点去求个官职,岂止是一个中书郎,早就当宰相了.”
  2、梁武帝与佛教
  南朝佛教发展的高峰是在梁代,梁代历四帝五十六年,以武帝萧衍在位最久,奉佛事迹最为突出.
  萧衍(464-549),字叔达,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省武进县)人,他的学问路线,是先习儒,再奉道,后入佛.少年时代是习儒阶段,“少时学周孔,弱冠穷六经”(《述三教诗》,《广弘明集》卷三十一).二十岁以后,改奉道教,一直到即位为帝后,仍未舍道.《隋书·经籍志》载,“武帝弱年好事,先受道法,及即位,犹自上章”(《经籍志·道经》,《隋书》卷三十五).称帝后的萧衍和道士陶弘景的关系极善,他每当遇到国家大事,经常要派人到茅山去向陶弘景请教,以致于陶弘景有“山中宰相”之称.不过,在即位后的第二个年头,即天监三年(504),萧衍就颁布了《舍事道法诏》,宣布舍道归佛.而据其《述三教诗》,则称“晚年开释卷,犹月映众星”.到晚年才开始研读佛经.这也许说明,他虽然已经颁布了事佛诏,实际上还未真正彻底放弃道教.但总的来说,颁诏以后,他是以事佛为主的(此诏的真实性,在学术界是存疑的,但无论其真伪,萧衍的奉佛则是事实).
  萧衍对佛教的支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亲身修佛,二是从各方面扶持佛教的发展.
  萧衍本人归佛后,逐渐过上了佛教徒的生活,他颁布了《断酒肉文》,禁止僧众吃肉,自己也行素食,到了晚年,他经常日食一餐,所食也只是豆羹粗饭而已.对那些敢于饮酒食肉者,他以世俗的刑法治罪.他又颁布《断杀绝宗庙牺牲诏》,禁止宗庙的牺牲,这是有违儒家礼法的,但他坚持推行.他还正式受戒,据《续高僧传》卷六记载,他于天监十八年(519)“发宏誓心,受菩萨戒”(《慧约传》).他最突出的奉佛行为之一是多次舍身为寺奴,先后四次舍身同泰寺,每次都是朝廷花了大量的钱财才把他赎出来.他的第四次舍身是在太清元年(547)三月,历时一个月,所花赎钱为“一亿万”,这为同泰寺带来了巨额资金.
  萧衍本人是可以划入“义学”一类的,他对佛经很有研究,尤重《般若经》、《涅盘经》、《法华经》等,他常常为大家讲经说法,召开各种法会,开设过千僧会、无遮大会.中大通元年(529)开设的无遮大会,参加者有道俗五万多人.他的佛教撰述,则有《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注解》(现仅存序)、《三慧经义记》(《三慧经》本是《摩诃般若经》中的《三慧品》,萧衍认为此品最重要,因而单独列出)、《制旨大涅盘经讲疏》、《净名经义记》、《制旨大集经讲疏》、《发般若经题论义并问答》(均佚),另著有《立神明成佛义记》、《敕答臣下神灭论》、《为亮法师制涅盘经疏序》、《断酒肉文》、《述三教诗》等,均存.
  萧衍在义学上对中国佛学的贡献,突出之处是把中国传统的心性论、灵魂不灭论和佛教的涅盘佛性说结合起来了,他本人是属于涅盘学派的,主张“神明成佛”,所谓“神明”,是指永恒不灭的精神实体,它是众生成佛的内在根据,“神明”也就是佛性.他又提出三教同源论,认为儒、道二教同源于佛教,老子、孔子,都是释迦牟尼的弟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三教可以会通,同时,三教的社会作用也是相同的,都是教化人为善.
  除了自身奉佛,萧衍还大力扶持佛教事业的发展.他对外国僧人的译经,非常支持,僧伽婆罗被他召入五处译场从事译经,所译经典,又请宝唱等人写疏,他甚至“躬临法座,笔受其文,然后乃付译人”(《僧伽婆罗传》,《续高僧传》卷一).真谛在萧衍门下也受到礼遇,只是因为侯景之乱,真谛的译事难申.萧衍和国内僧人的关系也很密切,宝亮、智藏、法云、僧旻等人,都是萧衍非常器重的.他组织僧人编撰佛教著作,编成的作品至少有十二种.他还广造寺院,所建寺院,有大爱敬寺、智度寺、光宅寺、同泰寺等十一座,各寺铸有佛像,大爱敬寺有金铜像,智度寺的正殿铸有金像,光宅寺有丈九无量寿佛铜像,同泰寺有十方银像.
  在萧衍的支持下,梁代佛教达到了南朝佛教的最盛期,萧衍对于佛教,可以说是佞佛了,他最后在侯景之乱时,饥病交加,死于寺中.
  萧衍之后,简文帝和元帝也都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