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虎的寓言故事题目及内容,少一点.希望能给5则谢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6 01:14:02
关于老虎的寓言故事题目及内容,少一点.希望能给5则谢谢!

关于老虎的寓言故事题目及内容,少一点.希望能给5则谢谢!
关于老虎的寓言故事题目及内容,少一点.
希望能给5则谢谢!

关于老虎的寓言故事题目及内容,少一点.希望能给5则谢谢!
1狐假虎威
  【原文】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译文】
  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有一天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5000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战国策》
  【解释】
  (狐假虎威) 假:假借,凭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
  (虎求百兽而食之)求 :寻求,寻找.
  (子无敢食我也)子:你.无:不.
  (天帝使我长百兽)使,长(zhǎng):使:派遣.同“掌”,掌管.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然:对的,正确的.行:前进,前往.
  (故遂与之行)遂:于是.
  (兽见之皆走)走:逃跑.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畏:害怕.
  (子以我为不信)信:诚信.
  【《狐假虎威》的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它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你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来做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就是违背上帝的命令.如果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走,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2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后被派出使西域
  (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他首先到鄯善国.国王早知班超为
  人,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一个时期,忽然变得怠慢起来.班超召集同来约三十六人说:“鄯善国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来笼络他,使他躇踌不知顺从哪一边.聪
  明人要在事情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经过打听,果然是这样.于是班超又约同所有的人:“我们现在处境很危险,匈奴使者
  才来几天,鄯善国王就对我们这么冷淡,如果再过一些时候.鄯善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
  送给匈奴.你们说,这该怎么办?”当时大家坚决地表示愿听他的主张.他使继续道:“不
  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今天夜里用火攻击匈奴来使,迅速把他们杀
  了.只有这样,鄯善国王才会诚心归顺汉朝.”
  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个同伴,冲入匈奴人住所,奋力死战,用少数人力
  战胜了多数的匈奴人,达到了预期目的.
  3三人成虎
  【出 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庞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西汉·刘向整理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原 文】
  庞葱与太子质(1)于邯郸(2),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3)有虎,王信之(4)乎?”王曰:“否.”“二人言市中有虎,王信(5)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7)市之无虎也明(8)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9)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11)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战国策》
  【注 释】
  1. 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谓将人在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
  2. 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直隶省邯郸县西南十里.
  3. 市:墟集,后世衍申为城市.
  4. 之:代词,指市上有虎这件事.
  5.信:相信.
  6. 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7. 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
  8. 明:明摆的,明明白白的.
  9. 去:距离.
  10. 大梁:魏国国都,在今河南省开封市.
  11. 察:详审,辨别是非,明察.
  12. 自为知:自己会了解,犹言不会轻信人言.
  13. 辞行:远行前向别人告别.
  14. 谗言:中伤别人的话.
  15. 罢质:罢是停止,谓充当人质的期限结束.
  16. 果:果真.
  17.见:作使动动词解,谓庞结果得不到魏王召见.
  18.反:通“返”,返回
  19.太子:此指魏国的王位继承人
  20.过:超过
  21.果:果然
  22.得:能够(得到)
  【译 文】
  战国时代,魏国的太子被送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做人质,跟随着一起去的人员中包括了魏国的著名大臣庞葱.
  在临行前,庞葱对魏王说:
  “要是现在有个人跑人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
  “当然不相信!”魏王立刻答道.
  “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庞恭又问.
  “还是不相信.”魏王立刻答道.
  “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庞葱接着问
  魏王想了一会儿回答:
  “我会相信.”
  于是庞葱就劝诫魏王:
  “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可是,庞葱走后,毁谤他的人太多了,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最后魏王就不再重用他了.】
  4为虎作伥
  【典 故】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 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帮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腰带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来更方便.这个帮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伥鬼.后人根据这一传说,把帮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虎作伥”. 出处《正字通·听雨记谈》
  5羊质虎皮
  出 处 汉·扬雄《法官·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故事:北魏龙骧将军羊祉的儿子羊侃身材高大魁梧,十几岁就随父出征,立下赫赫战功.北魏皇帝召他入朝,故意说他是羊质虎皮,让他学老虎的样子,羊侃的手指在地板上抓了十个洞,真的像老虎那样,北魏皇帝称他是真正的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