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孟的仁,到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再到朱熹的明天理,灭人欲,体现了什么变化?到底是什么变化?怎么变哒?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05:00:19
从孔孟的仁,到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再到朱熹的明天理,灭人欲,体现了什么变化?到底是什么变化?怎么变哒?

从孔孟的仁,到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再到朱熹的明天理,灭人欲,体现了什么变化?到底是什么变化?怎么变哒?
从孔孟的仁,到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再到朱熹的明天理,灭人欲,体现了什么变化?
到底是什么变化?怎么变哒?

从孔孟的仁,到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再到朱熹的明天理,灭人欲,体现了什么变化?到底是什么变化?怎么变哒?
不管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还是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董仲舒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学说,朱熹则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
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要求视为人欲,是封建纲常与宗教的禁欲主义结合起来.程朱理学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适应了封建社会从前期向后期发展的转变,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增强的需要,他们以儒学为宗,吸收佛、道,将天理、仁政、人伦、人欲内在统一起来,使儒学走向政治哲学化,为封建等级特权的统治提供了更为精细的理论指导,适应了增强思想上专制的需要,深得统治者的欢心,成为南宋之后的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