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基本原理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16:24:26
摄影构图基本原理是什么?

摄影构图基本原理是什么?
摄影构图基本原理是什么?

摄影构图基本原理是什么?
摄影是视觉艺术,与美术等视觉艺术有着共同的特点,然而,摄影在其艺术表现手段上又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摄影是利用照相机作为工具,运用摄影技术和摄影技巧创作作品.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除了有一个好的题材和创意外,还须讲究构图、用光、影调或色调、曝光等摄影造型要素,以及暗房冲印中的种种后期制作技巧,它们构成了摄影艺术的特征.
构图是画面形的处理和安排,就其实质来说,是解决画面上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空间关系,把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个画面上,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对摄影师来说,构图是将自然界的“形”变成艺术的“形”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置于构思和具体表现方法之中.
摄影构图与绘画构图虽都采用“平面构图法”,均是以二维空间表现三维空间,但在构图方法和程序上则相差甚远.我们将其比较一下,就可以找出摄影构图的特殊规律来.绘画是先设计构图——以主观为主;摄影是先选择构图——以客观为主.绘画构图可以主观地任意取舍,按设计好的构图去进行创作;而摄影构图需直接用照相机取景器和镜头进行现场构图,以客观为主,适当取舍.因此说:“绘画是加法构图,摄影是减法构图”.这表明了摄影在构图取舍上同绘画的取舍,有着质的区别.摄影构图是由几道程序完成的:取景——剪裁——再剪裁.取景——剪裁是构图的主要程序,由摄影器材所决定.再剪裁是第二次构图, 要视前两道程序的结果而定.由于拍摄时种种原因的影响,第一次构图 很难达到理想的画面效果,那么就可以通过剪裁手段来进行第二次艺术加工,对原构图进行必要的修正,它是强有力的“补救”措施.
摄影是现场“作画”,它首先要发掘被摄体的线条、形状、外观、质感等构图要素,才能充分运用摄影的技术手段去完成摄影构图任务.线条――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线条,不同的线条唤起不同的情感反应.水平线隐喻着宁静;垂直线表示高傲、尊贵;对角线可诱发移动或速度的感觉.总之,线条有视觉分量,且粗线条比细线条更有力量. 形状――形状是构图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线条是组成形状基本条件,形状是一条封闭的曲线.正方形、长方形是由四条直线封闭而成,这种形状给人以平稳、安定的感觉.三角形由三条直线封闭而成.金字塔式三角形给人以持久的耐力、稳重的分量、强烈的优势等感觉;倒金字塔式的三角形,常被用来象征水、植物生长、音乐.当曲线的首尾连接在一起, 便产生旋涡或圆.由于圆形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与圆心保持固定距离,所以,无论大自然、艺术界没有任何一种形状的喻意强于圆形.它代表太阳、月亮、地球等,它激发出完成、全部、圆满、温暖的情感.外观―― 测光的阴、暗区域所形成的对比称外观.外观与形状的不同在于外观表现主体是三度空间,形状表现主体是二度空间.外观能让人感觉出深度,能使人认定存在于三度空间的真实世界.光线、阴影、深度是构成主体的外观条件. 质感――突出质感表现的构图,容易引起欣赏者的共鸣.通过揭示被摄体的性质和纹理特征:如水的润泽、冰的寒冷、玻璃的玲珑剔透、老人皮肤的粗糙和小童肌肤的细嫩……唤起欣赏者的触感,使之产生联想.
古今中外,有多少卓越的艺术家的传世作品就有多少不同的构图,然而构图千变万化,但它们都有规律可循.“有变化,但不混乱;有秩序,但不单调.”这就是平面构图的总原则.均衡是构图的一般法则.摄影构图画面上的均衡,是指画面在线条、影调、色彩上达到协调.均衡的画面,使人感到稳定、舒服和自然.节奏与韵律是摄影构图的重要构成手段之一,是构图的灵魂.它是画面线条、形状、影调、色彩的有序重复交替和变化.节奏是事物有规律的重复,韵律是有“情调”的节奏.节奏是具象的物,韵律是抽象的意.完美的节奏自然产生韵律,韵律则是更高层次的节奏.衬托作为对比手法的一种,衬托可以使主要形象特点更加突出明显,对视觉形成强烈的刺激,加深印象.对比,用相反的因素组合给感觉造成强烈反差,能产生良好的审美效应.即所谓“相反相成”.特异与夸张所谓特异就是统一中有变化.画面只有单纯的统一使人感觉平淡呆板,巧妙地运用特异能使画面产生生机,形成趣味中心.并使画面从宁静中感到活跃,单纯中有了变化.夸张是指偏离自然形成的和通常标准在空间、时间上对事物原有概念的突破.摄影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各种特殊镜头、滤光镜、附加镜片的出现和使用,暗房技术的完善及电脑等后期制作技术的提高,夸张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已成为摄影构图的一种常用手法.然而,摄影上的夸张并不是单纯由摄影器材及被摄体所形成,而是由掌握摄影技术的摄影者主观意识所决定的,在拍摄中运用变形、影调、色彩等因索,达到夸张的目的.艺术实践证明,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但只有变化,没有统一,画面就会杂乱无章,眼花统乱,无主体可言;只有统一,没有变化,画面就会单调乏味,毫无生气,缺乏艺术感染力. 一张照片的画面是有限的,大自然则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二维空间把无限的三维空间表现得更加动人,就要靠变化. 但变化着的物体,必须求得对立中的统一,这样才能使人感受到美而自然,而自然则是构图的最高境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这首《题西林壁》道出了观察景物时选择视点的重要性.从摄影学说,视点即照相机的拍摄位置.摄影者所拍的对象,绝大多数是立体的,它们呈现出许多的“面”,有正面、侧面、背面、顶面和底面,这些面,各自展示出自己的特征.在拍摄构图之前,需选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对被摄体进行观察、研究、比较,从中找出一个最佳视点.同一被摄体,由于拍摄方位不同,画面会展现多种多样的构图效果.如从符合人们的欣赏角度的被摄体正面拍摄,可形成庄严、肃穆、平稳的构图效果.但平稳的线条,对称的结构也会因缺乏透视感而显得呆板;如果从被摄体的斜侧方位拍摄,画面上原来的平行线条形成了斜线,具有纵深感,能将观赏者的视线引向深处,立体感加强.而且斜线也增强了具有动感的冲击力,画面变得生动.随着斜侧方位视点的稍加变化,其透视效果也会出现有趣的 改变.当我们走向被摄体的背面时,选取常被大家忽视的方位,将其大胆地框入画面,会使画面的构图语言变得含蓄而富有想象力.
美国摄影家L.小雅各希斯认为:“构图是从摄影者的心灵的眼睛做起的.构图的过程也被称为‘预见’,就是在未拍摄某一物体之前或正在拍摄的时候,就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图像或印象.通过经常分析自己和别人的作品的构图,就会使自己的这种预见本领更加娴熟,变成一种本能.”
摄影创作是一种最少固定最多例外,最少常规最多变化的精神劳动.当一个摄影者的头脑被一个真实的情感意象所吸引、占有,又有能力把它保留在那里并用视觉形象表现出来时,他就会创造一个好的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