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春节 的由来 习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23:45:42
元宵节 春节 的由来 习俗

元宵节 春节 的由来 习俗
元宵节 春节 的由来 习俗

元宵节 春节 的由来 习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这里列举二三.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滚蛋

休息,团聚,庆祝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这天...

全部展开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这天有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踩高跷、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等是元宵节重要民间习俗。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人们除了吃元宵以外,更重要的就是大家都可以欣赏花灯,夫子庙的花灯节在元宵节晚上可以说是人山人海。可是到那天,人们还得上班,等下班以后再匆匆忙忙地赶去,还会造成人潮拥挤。所以,盼望元宵节能成为真正的假日,让大家在那天不用慌张地庆祝年的结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