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案例及分析当前热门问题,并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一下请尽量详细谢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14:48:48
急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案例及分析当前热门问题,并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一下请尽量详细谢谢~~

急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案例及分析当前热门问题,并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一下请尽量详细谢谢~~
急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案例及分析
当前热门问题,并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一下
请尽量详细
谢谢~~

急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案例及分析当前热门问题,并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一下请尽量详细谢谢~~
案例1
一、 案例名称:我国当前的失业问题
二、 案例适用:本章第三节关于相对人口过剩理论
三、 案例来源:莫荣:“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是当务之急”人民日报2002年4月18日.
四、 案例内容: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复杂而严峻的失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由于人口出生高峰期出生的人口正在跨人劳动者行列,“十五”期间新达到就业年龄的劳动力较“九五”时期平均每年多290万人.200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是3.1%,2001年是3.6%,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81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15万人,而且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攀升,2002年年中就达3.8%.另外,农村还有1.5亿左右的富余劳动力急待转移.与此同时,就业岗位的增加量相对减少.由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在相对减少,90年代就业弹性系数下降到0.1左右.因此,尽管我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90年代每年实际净增的就业岗位只有700万个左右.2001年全年实际净增的就业岗位达到940万个,但也不到80年代平均水平的一半.劳动力明显供大于求,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01年第四季度,100名求职者只有75个就业岗位.
(2)求职者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1年6月的调查,青年求职者已占主体,35岁以下的求职者占七成以上,这与过去求职者主要为35岁以上大龄群体有明显的不同.且求职者文化程度较高,近一半为高中文化程度,大专以上者占1/3.
(3)国企下岗职工出中心的压力较大,再就业率偏低.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2001年协议时间到期的下岗职工占57%,2002年占33%.但由于七成下岗职工同原企业存在债务关系,而这些处于困境的企业解决不了债务和出中心的经济补偿问题,严重阻碍了下岗职工出中心和解除劳动关系.下岗职工年龄偏大,35岁以上的占72.5%,受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等因素的制约,再就业难度增大,就业困难者增多.2001年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为227万,比上年减少133万,再就业率仅为30.6%.
(4)加入世贸组织初期,结构性失业人员会有所增加.从长期看,加入世贸组织能够使我国对外贸易享受多边、稳定、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加快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就业机会.但在初期,面对压力,各行业、各企业将会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进行资产重组、减员甚至破产,从而导致结构性失业人员增加.另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经济低迷以及一些发达国家失业率的居高不下,也会使就业岗位的国际化竞争加剧.总之,针对日益突出的失业问题,扩大就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紧迫课题.

五、案例评析:
1、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将是一个长期现象.在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初期和末期、70年代末,我国都曾面临过|相当严重的就业压力.90年代中后期至今,我国的就业形势再次收紧.其中国有企业职工比较集中的“下岗”问题,由于通货紧缩及市场商品供求失衡导致的企业普遍开工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问题等构成了这个时期失业的新特征.对失业问题要辨证地来看.失业率上升,这不是一件好事,但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企业改革深化、劳动关系理顺、城乡统筹就业以及失业从隐性走向显性,都对经济发展发挥着良性的作用,应该说又是一件好事.缓解失业问题,根本上是要靠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2、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前提条件.从最近十几年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大约可增加100万个就业岗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在5%以下时,失业人员就会明显增多.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保障.同时,要统筹兼顾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所创造的就业岗位一直占新增就业岗位的大部分,所以我们应当努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是我国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从每个产业的增加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带动的就业增长百分点(就业弹性)来看,2000年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为0.39,远高于第二产业的0.15和第一产业的0.25.再从每个产业的就业增长对中国总体就业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00年第三产业的就业贡献率为105%,远高于第一产业的37%和第二产业的-39%.也就是说,过去几年中国就业的增长,主要是靠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入WTO后,只要我们采取积极的政策,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必然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大,就业的机会将会大量增加.
4、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也是缓解失业、促进就业的出路.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很突出,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椐,2002年第二季度,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平均131个需求岗位只有100个劳动力供给,甚至于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也出现了供不应求.在东部地区,对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劳动力的需求是其供给数量的5倍多.另外,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近年也一直在上升.因此,教育培训作为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的主要措施,亟待加强.只要我们注意加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把教育培训与就业需要密切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5、此外,我们还要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把解决就业问题的重点转向农民.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这既说明我国的就业结构明显落后,也说明我国城镇还有较大的发展和就业空间.因此,逐步把就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农民有序流动到非农产业和城镇上来,有利于促使就此结构合理化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六、案例讨论:
1、如何看待我国城镇失业率这个指标?为什么说就业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2、你的家人和周围的人有没有下岗或失业的人?他们是什么样的心态?你是怎样看待失业和下岗的事情的?你对缓解我国的失业有什么对策?
案例2:
一、案例名称: 海尔是“怎样让石头漂起来”
二、案例适用:本章第二节 关于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
三、案例来源:“海尔再造”《经济日报》2002年7月23日,谢然浩等:.
四、 案例内容:
海尔在1998年实行了一场“业务流程再造”工程.
在一次关于“业务流程再造”的高级经理人培训会议上,海尔集团CEO张瑞敏目光炯炯地看着讲台下的中层干部们,提出了一个象脑筋急转弯的问题.
“ 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
“把石头掏空”,有人喊了一句,张瑞敏摇了摇头.
“把石头放在木板上”,又有人答道,张瑞敏又摇了摇头.
“做一快假石头”,这个回答引来了一片笑声,张瑞敏还是摇了摇头:“石头是真的”.
“速度“海尔集团见习副总裁喻子达回答道.
“正确”张瑞敏脸上露出了笑容:“《孙子兵法》上水果:‘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漂起来.网络时代,速度同样决定了企业能否越上新的高峰!”
这一细节形象地表明了海尔“业务流程再造”是解决企业的循环与周转的速度问题.
海尔“业务流程再造”主要是从采购和销售这一资本循环的两个重要环节入手.海尔采购和配送,过去是各个事业部各自采购,现在成立物流本部,实行集团统一采购.这一改革效果显著.其一是降低了集团对外采购成本,仅1999年当年降低的采购成本就达5亿元,2001年在1999年的基础上又降低了10亿元.其二是,择优采购,带来了零部件产品质量的整体提高.其三是库存减少,其中零部件仓库存放面积减少了32万平方米.目前在海尔开发区的物流中心,原材料只有不到7天的库存,成品24小时就发往全国的42个配送中心,呆滞物资降低了90%,原材料库存资金周转天数从30天以上降低到不到10天.海尔的销售过去是在市场上布阵上各自为战,造成资源浪费.现在实行商流整合,全国销售人员减少了30%,全国的营销网络增加到2000多家.这一改革使营销成本降低,与用户实现零距离,对客户需求快速反映.海尔接到客户定单,在10天内即可完成从采购、制造到配送的全过程,而一般企业完成这个过程要36天.
通过改革,海尔与商家之间实现了现款现货,资金周转速度快了,不良资产少了.目前国内应收帐款几乎为零,集团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1999年为118天,2001年为79天.一年资金吞吐量高达千亿元,日均相互结算为3亿元.
五、案例评析:
首先,企业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是速度问题, 企业资本周转越快,增值的价值也就越多.加快企业资本周转的速度,其实质在于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假定我国每百元固定资产的产值能提高1%,用同样的固定资产就可以多生产近百亿产值的商品;每生产一百元产值的流动资本能节约1%,生产同样产值的商品,一年就可以节约40多亿元的流动资本.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尤其要加快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我国工业的3万亿流动资金如能加快,这3万亿元可相当于10几万亿元甚至几十万亿元使用.这样,在不需要增加多少投资的情况下,经济规模和效益会增长许多倍.
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必须把资本不断地投入到经营活动中,通过购买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然后将产品销售出去,最终收回货币并获取利润.在现代社会中,产品的生产对于企业而言已经是件很容易的事件,也比较规范,而竞争最激烈的环节则是资本循环所经历的购买和销售这两个阶段.其中,商品的销售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它关系到商品是否能转化货币资本,马克思认为,资本能否通过销售阶段是“惊险的跳跃”,它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当然,商品的销售速度的快慢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一个企业的存在与发展,因为它不仅是关系一个资本循环的终结,也关系到下一次资本循环的开始.因此,现代企业都十分重视资本循环所必经的这两个阶段.
再次,在现代社会,随着因特网的兴起和迅速发展,资本循环和周转的速度对企业越来越至关重要.如现在的互联网使人们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如电子商务的出现,一个客户只需在网上填个单子,在网上点击一下,商品和服务就可以送货上门,这就极大地缩短了流通时间,体现了互联网经济高速、高效和低成本的特点.在这样时代背景下,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可是由纯粹的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首当其冲的是世界500强的老大通用电气.在这股企业经营的新浪潮,海尔感受到是如何改造企业,加快速度,跟上网络时代的步伐.可见,海尔的这一举动,不仅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也顺应了经济发展规律.
第四,在现代社会,企业可以把经过购、产、销等过程(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流程),改革的目标则是要缩短资本的停留时间,以加快资本循环是速度海尔是“业务流程再造”就是这类的改革.所谓“业务流程再造”(BPR),是美国1990年提出的,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使得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都有很大的改善.海尔的“业务流程再造”,海尔的改革是:改变过去企业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建立起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市场链的业务流程.它是从企业的经营整体上来改革流程,它最终是加快了企业的总循环和周转速度,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比单纯地改革某一过程,见效要大.
六、案例讨论
1、 为什么速度对一个企业有这么重要的意义?
2、 在现代社会,企业更加注重资本循环的那一环节?为什么?
(还有些案例,这里篇幅不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