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总结我的是人教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8:02:07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总结我的是人教版,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总结我的是人教版,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总结
我的是人教版,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总结我的是人教版,
政治模块(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Chen Jinnan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1基本内容: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作用: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4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运用自己的生产资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了进行社会生产经营而必须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管理要素分配 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
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1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由我国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
○2


2、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与公平:
○1定义:效率是指经济生活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公平的含义).
○3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之以分配原则的体现,它由朱幼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3在收入分配中,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兼顾效率与公平,要顺序和鼓励一部分的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兼顾效率与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以兼顾各阶层各方面群众的利益,特别是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
○1财政的定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财政的本质:一种分配关系
财政的目的:为了履行对内外职能
○2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
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算.
○3国家通过一定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4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5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增加财政收入: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
大力抓好税收工作,加强税收征管.
2)财政支出:
○1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可分为经济建设指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指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支出居于财政支出的首位.
近年来,我国实施“两个确保”: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2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收大于支,有节余;支大于收,又赤字;收支相等.
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财政的巨大作用:
A国家财政支出基础建设和工程的建设,充分体现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分配的作用;
B国家可以通过对财政收支水平的调控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C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D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E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F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第九课 征税和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收的主体:国家 税收的特点:无偿取得
税收的目的:实现国家职能 税收的内容:货币和实物
税收的手段:凭借政治权利 税收的地位: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收的依据:税法
○2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证.
○3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五场戏有觉醒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4根据征税的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
影响最大的是税种: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增值税的基本税率是17‰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个人所得税包括:○1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2工资薪金所得○3稿酬所得○4利息股息红利所得○5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6偶然所得○7财产转让所得○8劳务报酬所得○9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10财产租赁所得○11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5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实惠公平的有效手段.
2、依法纳税:
○1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是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有之于民.
○3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国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的方法会的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交纳税款的行为.
政治模块(1)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 Chen Jinnan
第十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配置资源:
1)市场调节: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1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3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4市场中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价值规律)在引导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德全社会的配置.
○5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获利增加
生产缩小 生产扩大
获利减少 价格下跌 供过于求
2)市场秩序:
○1市场规则的重要性:只要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市场规则的内容: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价格、供求、竞争.
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合理配置、有效利用.
○2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市场交易必须是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禁止强买强卖、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
○3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4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护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应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共给问题.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其基础性作用.
○1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共性主要有:经济关系市场关系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
○2社会主义经济特征:A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基本标志).
B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C 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内在要求).
2)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有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1宏观调控(一种国家行为)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代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反应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不能过多使用)
○3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第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3全面小康: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经济建设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主要有以下几项目标: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基本实现工业化(工业化是现代的主要内容和基础),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3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1)树立科学发展观:
○1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树立科学发展观: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四位一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各环节、各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要促进人与自然地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2)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2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党的十六大提出的).
○3统筹城乡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是“三农”):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第十二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全国经济日益互相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使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
跨国公司的定义: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型企业.
跨国公司的目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
跨国公司的作用:A 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B 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C 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A 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B 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C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D 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
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
成了极大的威胁.
○3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4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但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2、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1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
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成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2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3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视原则等.
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最惠国待遇指一个缔约方指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基于另一个缔约方的优惠、特权,应当无条件的给予所有的缔约方
国民待遇指在民事权利方面,缔约方保证另一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公民、船舶同等的待遇.
○4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5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意义:
A 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B 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
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C 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
○1对外开往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2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对层次的对外开放的格局.这一格局的基本形成,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贸资质的新形势,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往水平,在更大范围内、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4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引进来”和“走出去”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
○5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往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
○6“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主要内容: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动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和著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合作.
○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出、自力更生的原则.但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