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眼中的“虚幻”一说到佛教语,什么“虚”、“幻”的就来了.这不,刚才查词典,“前尘”一词的意思,又一次“虚幻”给雷到了.前尘:佛教称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认为当前的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5:11:09
佛教眼中的“虚幻”一说到佛教语,什么“虚”、“幻”的就来了.这不,刚才查词典,“前尘”一词的意思,又一次“虚幻”给雷到了.前尘:佛教称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认为当前的境

佛教眼中的“虚幻”一说到佛教语,什么“虚”、“幻”的就来了.这不,刚才查词典,“前尘”一词的意思,又一次“虚幻”给雷到了.前尘:佛教称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认为当前的境
佛教眼中的“虚幻”
一说到佛教语,什么“虚”、“幻”的就来了.这不,刚才查词典,“前尘”一词的意思,又一次“虚幻”给雷到了.
前尘:佛教称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认为当前的境界由六尘构成,都是虚幻的,所以称前尘.
人除非成了白痴,感觉器官麻痹了,要不,咋就虚幻了,咋就虚幻了,真的嘿无语.不过又一想,这个意思是不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呢
你说学佛的人也不一定就是白痴,不会都没有感觉器官吧,唯心也不能唯心到这个程度吧

佛教眼中的“虚幻”一说到佛教语,什么“虚”、“幻”的就来了.这不,刚才查词典,“前尘”一词的意思,又一次“虚幻”给雷到了.前尘:佛教称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认为当前的境
佛教词汇有专门的含义,跟日常用语有一定得差距.
佛教里的所谓“虚幻”是和“真实”相对的.因此要联系佛教的“真实观”来看待这个所谓的虚幻的世界.
首先,佛教认为的真实应该是缘起性空.简单说,就是一切事物都是依赖条件而存在,没有永恒不变的,独立而不依赖其他条件而存在的东西.唯识宗的看法是,一切事物都是依赖我们的意识(心)才能得以呈现.而我们凡夫往往会认为存在着独立于我们意识(心)之外的所谓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存在一个独立的、可以认识外在事物的“自我”.
现在回到你最开始提的问题,六尘之所以是虚幻,是指六尘都是依赖我们的意识(心)才能够得以呈现,并非是客观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的.但是我们却总是认为这些事客观存在的.这就是颠倒妄想,这种妄想就是虚幻的,这种虚幻就障碍了我们认识缘起性空的真实.
这是最简单的说明,至于为什么外在世界是依赖于我们的意识(心)的,为什么不是独立的客观的存在,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证明过程,如果楼主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成唯识论》.另外,也可以看看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尤其是贝克莱和休谟的论证.(关于物质实体不存在的论证)
我觉得要了解佛教的哲学,需要从基础入手.佛教的名相虽然繁复,宗派也很多,但是中心是一个.把握了中心、原则,再去看一些细节,会更容易一些.
如果还有什么不清楚地,我们可以站内联系.

凡有所相,皆为虚妄!~
首先你要知道 佛教讲的 缘生性空 的意思!~ 也就是佛教的基本教理```
所谓缘生,就是因缘所生,也就是由于各种关系的结合而产生各种的现象。比如一篇文章能够形成为文章,能够达到读者的手里,能够使得读者明白一些有关佛教的问题,这中间的关系(因缘),看来简单,实际则复杂之极;文字的来源及修养,知识的累进及吸收,作者的健康热忱及见解,加上文具的制...

全部展开

凡有所相,皆为虚妄!~
首先你要知道 佛教讲的 缘生性空 的意思!~ 也就是佛教的基本教理```
所谓缘生,就是因缘所生,也就是由于各种关系的结合而产生各种的现象。比如一篇文章能够形成为文章,能够达到读者的手里,能够使得读者明白一些有关佛教的问题,这中间的关系(因缘),看来简单,实际则复杂之极;文字的来源及修养,知识的累进及吸收,作者的健康热忱及见解,加上文具的制造及运用,文稿的检字排版及印刷,邮件的寄发及传递,最后还得有读者自己的兴趣知识及精神,才能完成一篇文章从作者到读者之间的任务。这种关系(因缘)的举例,尚是粗浅而明显的,若要更进一步的考察,每一个关系的单元上,也都连带著许多的关系,这种关系连带关系的现象,便是因缘。事物的出现,是由于因缘的聚何合,事物的消失,是由于因缘的分散,这就叫作缘生缘灭。(圣严法师著述)
建议看看 圣严法师 的正信的佛教

收起

嘿嘿,学佛的人当然不是白痴,也都有感觉器官,只是他们不愿意被感觉器官所迷惑罢了。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快乐,从来不发愁不烦恼,那么恭喜你,请把佛教书扔掉吧,你不需要它。
如果你觉得人生很痛苦,无助,又不知道痛苦的根源(不是因为钱少,权小,貌丑,位低。。。。),那么恭喜你,你是个善于思考的人,听听释迦牟尼是怎么说的吧,也许你能从他的言行中悟到一些什么。
针对人生的大苦难,释迦牟尼...

全部展开

嘿嘿,学佛的人当然不是白痴,也都有感觉器官,只是他们不愿意被感觉器官所迷惑罢了。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快乐,从来不发愁不烦恼,那么恭喜你,请把佛教书扔掉吧,你不需要它。
如果你觉得人生很痛苦,无助,又不知道痛苦的根源(不是因为钱少,权小,貌丑,位低。。。。),那么恭喜你,你是个善于思考的人,听听释迦牟尼是怎么说的吧,也许你能从他的言行中悟到一些什么。
针对人生的大苦难,释迦牟尼开出了一个药方。他不是唯一的医生(差不多的还有耶稣,穆罕默德),也不是生意最好的,但却是最老实的,因为他不骗自己的病人,虽然骗一骗确实能让病人感觉很好。骗人的事都是他的不肖弟子们干的,别赖在他头上。
如果不能理解六尘的虚幻,那么感觉器官怎么可能麻痹呢?楼主你说的太对了,“咋就虚幻了”?根本不可能嘛,呵呵。所以,你还是认为学佛的人都是白痴好啦,这样你也少了烦恼,世界也清静了。

收起

你不了解人家怎么评论人家僧人呢?搞得简单点就是一种人生境界。它的境界也不一定高,只是信仰问题。不要深究,否则烦恼自找。

水中的倒影
这和苏菲世界中的姜饼马差不多的一个道理!

无论宗教还是哲学,都是在寻找自己.要找到自己,就要排除干扰.而五官都是用来感受外界的,你只有不注意外界,才能找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