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几个科学家的艺术故事或者艺术家的科学故事 谢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03:55:26
求几个科学家的艺术故事或者艺术家的科学故事 谢谢~

求几个科学家的艺术故事或者艺术家的科学故事 谢谢~
求几个科学家的艺术故事或者艺术家的科学故事 谢谢~

求几个科学家的艺术故事或者艺术家的科学故事 谢谢~
找到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
如今,电话走进了千家万户,你知道电话是谁发明的吗?
贝尔,就是发明电话的人.他1847年生于英国,年轻时跟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曾想制造一种让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
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多工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的念头,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面对面的交谈.于是,贝尔开始了电话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工电报机,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故启发了贝尔.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与此同时,贝尔惊奇地发现自己房间里电报机上的弹簧颤动起来,还发出了声音,是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贝尔的思路顿时大开,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将引起铁片振动;若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铁片的振动势必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 时大时小的电流.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上不就会发生同样的振动,发出同样的声音吗?这样声音就沿电线传到远方去了.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电话吗!
贝尔和华生按新的设想制成了电话机.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这里来!” 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
贝尔一生获得过18种专利,与他人合作获得12种专利.他设想将电话线埋入地下,或悬架在空中,用它连接到住宅、乡村、工厂…… 这样,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电话.今天,贝尔的设想早已成为现实.
不向耳病屈服的贝多芬
贝多芬是著名的大音乐家,1770年出生于德国的一个音乐世家,自幼跟随父亲学习音乐,八岁时就举办了个人音乐会,22岁起在维也纳从事教学、演出和乐曲创作.
贝多芬有非常出众的音乐才能,17岁时,他上门向音乐大师莫扎特求教,莫扎特让他弹一首钢琴曲,贝多芬全身心投入,弹奏了一首难度很高的曲子,心想准能得到莫扎特的赞赏.但是莫扎特并没说什么,他还要进一步考查一下.
莫扎特拿起一张纸,写了一个题目递给贝多芬,他要让贝多芬按这个题目创作一首钢琴曲.贝多芬凝神沉思了一会儿,随后就弹了起来,琴声像泉水般奔涌而出,美妙的旋律在上空回荡,使莫扎特也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
贝多芬没有辜负莫扎特的期望,专心致志的勤学苦练.一次,他去一家饭馆吃饭,刚坐下来就像弹琴一样用手指在桌面上敲打起来.店里的人都感到奇怪,纷纷围过来看.过了好一会儿,贝多芬才觉察到人们在注视着他,但还是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是说:“算账吧,我该付多少钱?”周围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吃什么东西,只顾自己去敲打了.
经过认真扎实的勤学苦练,贝多芬逐渐成长为一名杰出的音乐家,创作了数以百计的音乐作品.但从1816年起,贝多芬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后来耳病复发,不久就全聋了.作为一个音乐家,失去了听觉,就意味着将要离开自己喜爱的音乐艺术,这个打击简直比判了死刑还要痛苦.但是贝多芬没有被吓倒,他说:“我将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贝多芬又开始了与命运的抗争.除了作曲外,他还想担任乐队指挥.结果在第一次预奏时弄得大乱,他指挥的演奏比台上歌手的演唱慢了许多,使得乐队无所适从,混乱不堪.当别人写给他“不要再指挥下去了”的纸条时,贝多芬顿时脸色发白,慌忙跑回家,痛苦得一言不发,难过极了.
在万分痛苦中,贝多芬没有消沉下去,他以极大的毅力克服耳聋带给他的困难.耳朵听不到,他就拿一根木棍,一头咬在嘴里,一头插在钢琴的共鸣箱里,用这种办法来感受声音.这样,他不仅创作出了比过去更多的音乐作品,还能登台担任指挥了.1824年的一天,贝多芬又去指挥他的《第九交响乐》,博得全场一致喝彩,共响起了五次热烈的掌声,然而,他却丝毫没有听到,直到一个女歌唱家把他拉到前台时,他才看见全场纷纷起立,有的挥舞着帽子,有的热烈鼓掌.这种狂热的场面,令贝多芬激动不已.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维也纳病逝.他一生创作了9部交响乐,其中尤以《英雄交响乐》、《命运交响乐》、《田园交呼乐》、《合唱交响乐》最为著名,此外还有3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大量的钢琴协奏曲、小提琴曲协奏曲等.他一生为音乐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达芬奇学画
达.芬奇十四岁那年,到佛罗伦斯拜著名艺术家弗罗基俄为师.弗罗基俄是位很严格的老师,他给达.芬奇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画鸡蛋.开头,达.芬奇画得很有兴致,可是以后第二课,第三课,.老师还是让他画鸡蛋,这使达.芬奇想不通了,小小的鸡蛋,有甚么好画的?有一次,达.芬奇问老师:「为甚么老是让我画鸡蛋?」老师告诉他:「鸡蛋,虽然普通,但天下没有绝对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角度不同,投来的光线不同,画出来也不一样,因此,画鸡蛋是基本功.基本功要练到画笔能圆熟地听从大脑的指挥,得心应手,才算功夫到家.」
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很受启发.他每天拿着鸡蛋,一丝不苟地照着画.一年,二年,三年.达.芬奇画鸡蛋用的草纸,已经堆得很高了.他的艺术水平很快超过了老师,终于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达.芬奇在学画时,曾随老师安希莫尼湖写生,为一间教堂绘画一幅名叫《基督的洗礼》的油画.到了希莫尼湖,老师突然病倒了,没有办法,只好让达.芬奇代为完成油画剩下的部分.当油画全部完成后,教堂的人看到这幅画,不禁赞叹说:「好极了!这幅画画得实在太好了,尤其是这一部分.」教堂的人用手指指着画的左下角,而这一部分,正是达.芬奇代画的.
海明威写作二三事
海明威每天早晨6点半,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12点半,通常一次写作不超过6小时,偶尔延长两小时.他喜欢用铅笔写作,便于修改.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只用了7支铅笔.
向画家、作曲家学习海明威在埋头创作的同时,每年都要读点莎士比亚的剧作,以及其他著名作家的巨著;此外还精心研究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西班牙油画家戈雅、法国现代派画家谢赞勒的作品.他说,他向画家学到的东西跟向文学家学到的东西一样多.他特别注意学习音乐作品基调的和谐和旋律的配合.难怪他的小说情景交融,浓淡适宜,语言简洁清新、独创一格.
改到出版前最后一分钟海明威写作态度极其严肃,十分重视作品的修改.他每天开始写作时,先把前一天写的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又从头到尾改一遍;草稿请人家打字誊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再改一遍.他认为这样三次大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6个月,修改又花了5个月,清样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一共改了39次才满意.《丧钟为谁而鸣》的创作花了17个月,脱稿后天天都在修改,清样出来后,他连续修改了96个小时,没有离开房间.他主张“去掉废话”,把一切华而不实的词句删去.
伽利略
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比罗教授不高兴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题,影响同学们学习!”“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
“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搬出了理论根据,想压服他.
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了台.
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毫没有改变.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名人言论〕
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和证明了它. ——伽利略
罗斯福的最后一天
时间:1945年4月12日上午11时
地点:美国佐治亚州温泉镇距温泉镇基金会3公里那幢有6个房间、人称小白宫的房舍里,罗斯福总统正在休息.由于天气恶劣,华盛顿的送信机停飞,早上的邮件要中午才到,罗斯福没有事可做,靠在床上看亚特兰大的《宪法报》.
他告诉年老的黑人女仆麦克达菲说:“今天早上我不大舒服.”说着把《宪法报》放在他翻开来阅读的平装侦探小说《木偶谋杀案》上面.
一小时后,他坐在皮扶手椅上的3位女士卿天.两位是他的表亲莎克蕾和戴兰诺小姐,另外一位是他的老朋友拉瑟弗德太太,罗斯福穿着配上背心的一套深灰色衣服,结上红色活结领带.他不喜欢穿背心,喜欢蝶形领结,不过为了让人替他画像,只好将就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