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眼中的颜回..?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4 15:41:42
孔子眼中的颜回..?

孔子眼中的颜回..?
孔子眼中的颜回..?

孔子眼中的颜回..?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就是孔子眼中的颜回.能够忍受别人人受不了的穷困清苦,必然意味着心灵深处对人生的清醒顿悟,意味着美好的人格修养;能够耐得住陋巷的寂寞,必然意味着包容天下,无所在并无所不在的胸怀,意味着山间百合一般心穹静谧的旺盛生命;能够不改其乐,乐其别人难晓之乐,必然意味着一个坦荡无尘的赤子之心,意味着平淡如水对人群、对众生、对宇宙的大悲悯.孔子还说,颜回可以长时间不离“仁德”,其他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而已.显然,孔子眼中的颜回,便是孔子眼中的君子,也是君子与常人的区别,更是向善之人修养的典范.简单的饮食,陋巷的居所,抑或贫困的艰难的生存环境,是颜回的处境,不是孔子的提倡,自然不是人类的追求所向.然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生存环境,往往不以人意志为转移,譬如颜回,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中不放弃自身的修养,不放弃生命的锤炼,同时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变化中保持精神与人格的独立,而不是随波逐流,能够在生与死的考验中,依然不失“仁德”的君子风范,而不是见利忘义,苟且偷生,从而活得自在、凛然,活得“快乐”而有意义.也许亚圣孟子“贫贱不移,富贵不淫,舍生取义”是对此最好的诠释,也许“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筋骨,劳其体肤,曾益其所不能”是对君子修养过程的浅易注解.换言之,并非只有伟人,并非只有帝王,并非只有注定要成就大事业的人才要“苦心”、“劳体”、“饿筋”,相反,这是所有向善之人,所有想获得“真正快乐”的人都必须且不可或缺的人生修养、生命锤炼.此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帝王将相宁有种乎?”;此所谓,“不求有得,不惧有得”、“有光,照亮世界,有雨,滋润万物”是也.儒家积极用事,图求俗世的和谐,民生的安泰,因而儒家不必画饼充饥,不必给人以宗教来生的许诺.发财?可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悲悯之心做悲悯之事,以悲悯之怀滋生万物昌盛,貌似傻瓜,实则大智,貌似无利可图,实则一本万利,万世永昌;做官?可以,“克己复礼”顺自然之顺,畅人伦之畅,虑及民生疾苦,顾及万代生民,三界一遭,无愧天地万物,生前身后,清明一方水土;出名?可以,不刻意为之,修得“仁义”身,造得万年船,不为名,处处名,名者有则无,无则有,有道无道均可悠然处之.孔子眼中的颜回,君子修养的典范,于生之艰难之际,于千年治乱变革之间,造就无数奇才,辉煌并源远流长灿烂之文明,当是儒家肥沃之土壤,孕育了无数纯洁之生命,滋润了无数迷惘的灵魂.而今生逢文明浩劫,自然有太多的“常人”无法理解孔子眼中的颜回;有太多的“常人”只求“有用”知识,不悟“人性”与“天道”;有太多的“常人”不能忍受“降大任”之苦之劳之饿,却不修己身,不走正道;有太多的“常人”置于乱中而浮躁,铤而走险,缘木求鱼;有太多的“常人”空有向善之心,“佛祖心中留”蝇营狗苟不求上进;有太多的“常人”被蒙在文明之外,被迫本末倒置,一生挣扎,死不瞑目.为什么颜回可以长时间不离“仁德”,而其他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而已?这是知识的积累不同;这是向善之心不同;这是修养层次与人生境界不同;这是人生的苦乐体验不同;这是幸福的标准不同……尤其是今天,当一个古老民族的族群远离自己的文明背景,而不知道灿烂文明为何物,守着宝库叫穷的特定历史时期,有多少人可以理解孔子眼中的颜回?有多少“常人”可以理解一个孕育超常和谐与幸福的古老的文明的特定地位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有多少“常人”不将自己超越时空的精神之“根”冠以“封建”、“礼教”、“吃人”等等恐怖的字眼?有多少“常人”提及自己的心灵归宿——传统文明,不是嗤之以鼻,不是极尽嘲笑之能事,而后龟缩在自己的小天地为自己的心灵孤独而暗自哭泣流泪?又有多少“常人”干脆放弃一切的“神圣”彻底走向魔鬼,“在我死后那管洪水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