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的基本答题模式(和题型,格式)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5:37:00
诗歌鉴赏的基本答题模式(和题型,格式)有哪些

诗歌鉴赏的基本答题模式(和题型,格式)有哪些
诗歌鉴赏的基本答题模式(和题型,格式)有哪些

诗歌鉴赏的基本答题模式(和题型,格式)有哪些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4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如2004年北京春季卷:
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答:第一问两个要点.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3个要点.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月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套题都采用了主观命题的形式.因此可以预测,这种形式的命题将会继续延续下去.
三、考查目标的设置上有鉴赏有评价,以鉴赏为主
《考试说明》关于古诗的鉴赏评价,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能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是一种综合的带有整体素质性的能力体现,属于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它直接表现出一个人的审美认识水平,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感悟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2004年的高考也体现了《考试说明》对考生的能力要求.
“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要求对古典诗歌从表达形式上给予理解,包括词语的解释、句意的理解、内容的概括、常见的修辞方法和写作手法的分析、典故运用和对意境、风格的体会.
鉴赏和评价这两种能力,鉴赏是基础,是对诗歌的基本内容的赏析,如果没有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就谈不上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
四、考查能力的要求上有知识有能力,以能力为主
通过2004年15套高考试题中有关“古代诗歌鉴赏”的分析,不难发现这一内容的考查题型越来越灵活,对考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它要求考生既要掌握古代诗歌的有关知识,又要了解鉴赏古代诗歌的一些方法技巧.关于古代诗歌的一些知识散见于中学课本中,复习时一定要掌握,如2004年上海卷中“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理解.对许多考生而言最难的莫过于鉴赏的方法技巧,因为文学鉴赏作为一门学问有它独特的方法,有它独特的语言体系,中学生接触这方面比较少,课文中有关文学鉴赏的范文并不多,所以说中学生这一能力相对普遍薄弱.
在备考古诗鉴赏这一考点时,首先要掌握古典诗歌的分类(内容上可分为抒情诗、言志诗、名理诗;也可分为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怀诗、讽谕诗、闲适诗),诗歌的句法特点(语序、对仗),诗歌的用典,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艺术风格.其次要掌握诗歌的鉴赏技巧,如诗歌的意象,意境,情境之间的关系(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以景衬情)以及鉴赏诗歌的术语.考生有了这些知识和方法的储备,并做到灵活运用,方能应付自如.
五、在命题的趋势上有继承又发展,新题型值得重视
对联是一种独立于诗词曲赋等形式之外的传统文学样式,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2004年高考15套试题中有5套在语言运用命题上考查了它,上海卷第16题采用诗歌和对联结合的方式,找到了之间的关联,命题新颖,是一种创新.作为一种新的题型,关顾诗歌对联二者各自的特点,如稍加处理,不失为一种好题型.
如福建卷: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3分)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答:下联:
老课程卷(内蒙古、海南、西藏、陕西、广西等地区):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
第一题
○1爆竹声声脆
○2满园春色好
第二题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如2004年高考上海卷的16、17题:
湖北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答案: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
湖南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6分)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
第四句,答案: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江苏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案: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辽宁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3分)
答案: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只从字音角度来比较“绕”与“晓”的,言之成理,给2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
答案: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 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
吉林、四川、黑龙江等地区卷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木 兰 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杷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国卷,(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浙江卷:
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⑴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
答案: “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⑵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答案: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天津卷:
1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案:“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案: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上海卷
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6—18题.(8分)
赤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 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 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 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6.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 ,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1分) 对仗(或:对偶)
17.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事.(2分) 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18.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5分) 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
上海春季卷: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及背景材料,完成第17—19题(8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安史之乱中)唐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李龟年奔迫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又“清风明月苦相思……”,此词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歌阕,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中《云中命》)
17.上面的背景材料表明:唐代绝句是可以与_________艺术结合在一起的.(1分) 音乐(歌唱、说唱)
18.红豆又叫相思子.王维诗歌中的“红豆”,表达的是__________;李龟年在安史之乱中唱曲里的“红豆”,表达的是__________.(3分) 爱情(或:友情) 故国(或:故君、家国)之思
19.联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杜甫诗中的“落花时节”,含有哪些寓意.(4分)
(1) 具体的时令,在晚春与李龟年相逢.
(2)象征二人飘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
(3)象征着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由极盛而衰的社会真实,表达家国之痛.(写出两点即可)
03年北京春季高考题涉及到对大雁意象的考查.阅读诗句,回答问题: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这两首都是抒发____.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
(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闻雁》中夜的深沉、秋的凄寒、高斋的空寂,不免触动归思.“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我的故园是那样的渺远,我的归思正绵远悠长.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控时,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由远而近(“来”)的雁鸣之声.这声音在秋天的雨夜显得格外凄清,引发诗人联翩的浮想;雁是南归了,我却不能归去!
《寒塘》“乡心正无限”便极有力度.“一雁过南楼”,看似写景,言外之意其实是雁归人未归.因此本诗写雁,与韦应物写雁,其作用是相同的.有此理解,形成后两问的答案便很容易了

(高考)语文阅读题和诗歌鉴赏题怎么答,老师说很多题型都有自己的答题套路。比如说诗歌鉴赏的。我的套路是这样的,一般拿满分的。 ①诗人运用怎么的手法

诗歌鉴赏的基本答题模式(和题型,格式)有哪些 (中考)帮忙总结诗词鉴赏、文言文、说明文、议论文和现代文阅读理解(至少选择一项)的思维模式和阅读步骤,题型和答题思路(一种题型对应一种答题思路,用序号标好).感激不尽.另: 我想知道高中诗歌鉴赏答题时的规范格式, 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有没有答题格式`?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类题```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及相关题型 诗歌鉴赏和阅读理解的答题步骤 诗歌,分析意象、意境作用题型,答题模式 高中诗词鉴赏的答题模式 求古诗鉴赏的各种手法和答题格式. 谁能帮我总结一下诗歌鉴赏的题型、答题步骤、表现手法等等的知识!还有传记阅读的题型、答题步骤! 高中的诗歌鉴赏中,炼字类形的题目,该怎样答题?怎样的格式? 诗歌鉴赏中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乐景衬哀景答题的格式 求高中语文阅读题各题型答题方法(要有示例的)如:诗歌鉴赏解题技巧★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的题型有哪些都怎么答?我会给5星好评的·~ 对了··就是那种专业的答题格式讲解下·· 求高中语文阅读各题型答题格式不是大而话之的,是具体的,如:鉴赏=在结构上作用+在内容上作用+表达效果 包括各类诗歌鉴赏题和各类阅读题……谢谢啦!就是哪种题型用哪种格式来回答,要答到哪些东西, 诗歌鉴赏有没啥套路,就想给你一个基本答题格式,只用根据实际诗歌填词就行了比如: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是人形象?答:刻画了一个.(里面填诗人在诗中所表现出的性格特点的(诗人、爱国 怎样进行诗歌鉴赏我刚刚接触 不要太深奥 最好有个模式或是例子之类的 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