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水的密度(准确点),并联电路电流关系还有:测小灯泡电功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19:52:52
测水的密度(准确点),并联电路电流关系还有:测小灯泡电功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测水的密度(准确点),并联电路电流关系还有:测小灯泡电功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测水的密度(准确点),并联电路电流关系
还有:测小灯泡电功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测水的密度(准确点),并联电路电流关系还有:测小灯泡电功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一、测水的密度
1\用密度计
2\放在水中一个物体,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根据F浮=G排=P水gV排(打不出密度符号,用P 代替一下~)P水=F浮/gV排
3\用密度公式算P水=m/v
二、并联电路电流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知道电流表的用途和符号.
2、 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会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和正确读数.
3、 学会电流表测串联电路,及其在并联电路中的连接.
4、 理解串联电路各处电流和并联电路的干路和支路中电流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的探究能力.知道类比理解物理概念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的方法;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教学难点】
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用器材:“PZ220—40”电灯一只,插座一个,教学用电流表一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实验室用电流表一只,小灯泡两只,1号电池3节,导线若干、学生用电流表,各种电流表挂图
学生实验:小灯泡两只,1号电池3节,导线若干、学生用电流表、开关一个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讲授
【教学过程】
一、电流
[复习提问] (1)电流是如何形成的?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引入新课]电流不但有方向,而且有大小.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电流的大小.
[进行新课]
[提出问题]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怎样判断导体中电流的大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做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将“PZ220—40”的白炽灯接入照明电路中,闭合和断开开关时,可以看到什么现象?(灯泡发光),让学生摸一摸灯泡壁,有什么感觉?(感到发热).
[讲述]当灯泡中有电流通过的时候,灯丝发热,且热得发光.这种现象就是电流的热效应和光效应.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可以判定电流的存在,能不能判定电流的大小呢?
[演示实验]将额定电压是2.5伏的小灯泡先后接到一节和两节干电池上,观察灯的亮度有什么不同,说明原因.
由以上两个实验可见:电流越大,相同时间内电流产生的热越多,灯也越亮.
怎样表示电流的大小呢?
我们知道,水管中的水流有大小,水流大,单位时间内流出的水多;水流小,单位时间内流出的水少.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导体中有电流时,就有电荷在导线中移动.
[总结]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越多,即电量越多,电流就越大.
[学生自学]加油站,了解电荷量
[教师讲述](2)物理学中用电流强度( I )表示电流的强弱(大小).把1秒内通过导体某横截面的电量(Q),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
引导学生类比以前学过的速度、密度等物理量得出电流强度的定义式
定义式:电流强度=电量/时间 ※ I=Q/t
在国际单位制里,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A).1A =1C/s.
1A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如果1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是1C,那么导体中的电流就是1A.
电流的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μA).
1安=1000mA,1mA=1000μA.
【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了解常见电器的电流大小,并选择其中几个进行单位换算.
三、测小灯泡电功率
把灯泡作为一个支路、定值电阻也作为一个支路.
电源,电流表,滑动变阻器接在干路上,滑动变阻器后接开关中心主桩,开关一对子桩分别接二个支路,支路后合并回到电源.
1.先求电源电压:将滑动变阻器电阻调到0,开关拨到定值电阻支路,得U=RxI.
2.求灯泡支路在灯泡发正常光时的总电阻:将滑动变阻器电阻调到最大值,开关拨到灯泡支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灯泡正常发光,
得(一式)R总=(R灯+R变)=U/I灯
(记住R总和I灯)
再将开关拨到电阻支路,
得(R+R变)=U/I,R变就求出来了,
代入(一式)得:R灯=R总-R变.
灯泡的额定功率P灯=I灯xI灯xR灯
四、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运用能量守恒定律.杠杆在平衡时才得出F1L1=F2L2的那个平衡公式.而力所做的功(该力产生的能量)等于:力的大小*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杠杆左右两端只能做围绕支撑点(可以看作圆心)作圆弧运动,凡是经过支撑点(圆心)的力都不做功,因为支撑点是固定的,力通过该点都不产生位移,能量也为零.所以,运用力的分解原理,杠杆一端所受的力都可以分解成垂直于杠杆的力与平行于杠杆的力,该两个力中,平行于杠杆的力(实际就是沿着杠杆方向的力)因为通过圆心而不做功,而垂直杠杆的力要达到两边平衡(能量守恒):力*位移 两边要相等.位移的大小就是圆弧的长度,因为杠杆两端只能作标准圆周运动:由数学得知,圆弧长度只与半径成正比,那就得出了:力*半径 要两半相等,而该垂直力的力臂就是半径的长度,由此得出该公式的成立.

还是自己想想吧,毕竟一次的考试代表不了什么,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再说了,又不是高考,考砸了又能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