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读书笔记(25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1 04:39:30
《朝鲜战争》读书笔记(2500字)

《朝鲜战争》读书笔记(2500字)
《朝鲜战争》读书笔记(2500字)

《朝鲜战争》读书笔记(2500字)
近来网上正在争论一个话题:朝鲜战争是否是一个错误,查了一下网,其中一个源头来自下面这篇文章:
[历史随笔]朝鲜战争是建国以来第一个大错误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40979.shtml
文章引起很大反响,跟帖无数,辩论激烈.文章我会转贴到热点专栏去,大家见仁见智自有判断.我所关心的是:随着信息爆炸,资料解禁,许多我们过去从未接触到的史料,是否会对我们过去所坚信的事实造成无情的冲击?就上面作者的论点来看,如果成立,我们父辈当年的鲜血岂不白流?当年的行动岂不成了侵略之举?帮凶之举?如此我们对人民军队的爱戴岂不要大打折扣?对于这篇文章有众多的反诘批驳,但我看多出自义愤、感情,言词中多夹杂着谩骂、羞辱,这样并不具有说服力,起码不会得到现在青年人的认同,他们(也包括我们)要看到的是事实.
我最近刚好阅读了当年担任美军第八集团军(朝鲜战争主战部队)司令、继而接任韩战联合国军总司令职位的马修.李奇微所写的《朝鲜战争》,里面对当时远东地区美军的整体战略决策、美国政府对朝鲜战争的政策、对华政策都有很详细的分析、介绍,对上文作者提出的观点可以做出解答.我想这是最好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比对方更清楚当时美军、美国政府的想法.
《朝鲜战争是建国以来第一个大错误》一文中有这样的话:
“美国介入朝鲜战争,侵犯了苏联的属国,连苏联都可以不管,为什么中国要逞强介入朝鲜战争.30万(详细的数据已不可考)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金胖子王朝,为了我们的老大哥苏联,战死在朝鲜战场上,进行了一场毫无意义的战争(投入的物资更加不能统计,听说我们是向苏联贷款打的这场战争,后来中苏翻脸,在所有的债务中这比贷款占大头).
有很多人根据历史教材上的话来批判我,说美国是想借朝鲜半岛为跳板,将新生的红色中国扼杀在摇篮中,变成美国的殖民地,进而侵越全亚洲,所以朝鲜战争不能不打.
真的是这样吗?美国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他会干这种事情吗?美国在二战中占领了西欧,占领了日本,占领了韩国,占领菲律宾,美国把这些国家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吗?没有,相反他扶植了这些国家,让他们富强起来,免于沦为共产注意国家.

美国需要借朝鲜半岛来扼杀新生的红色新中国吗?他要扼杀红色中国,在国共内战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介入内战就得了,还要等到你建国了才来扼杀吗?更何况建国后我们与苏联是军事同盟过了,想打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其实不止是作者一个人的观点,在其他文章中也看到过类似的观点.
朝鲜战争的起因,这两年的资料很多,毋庸赘言,应该是美苏争霸引起的,老金仗势欺人打过分界线去,这已经成为共识.这里要弄清楚的关键点是:美军当时是否准备攻打中国?如果准备攻打中国属实,我们之后的出兵就有坚实的依据;如果没有此事,那么“美军要攻打中国”就是我们出兵帮助北韩的借口.名不正则言不顺,“抗美援朝”的“抗”字也就无从说起.
我们来看看《朝鲜战争》一书中是怎样描述这些问题的.作者马修.李奇微具有高度的政坛经验,涉及到国家政策与军事时局的分析时往往采用老到的绅士语态,前捧后贬,隐晦委婉,不轻易直抒观点,加上我们所不熟悉的政治立场,需要慎重研判,才能从中梳理出几条主要线索:
线索一:作为当时美军远东战区总司令的麦克阿瑟,在如何对待新中国及共产主义阵营的态度上非常坚决,李奇微介绍说:
“麦克阿瑟所说的胜利不仅仅是指在朝鲜的胜利,即不仅仅要在朝鲜半岛消灭全部敌军并建立一个在民主政府领导之下的统一的国家.他所想的就是要在全世界击败共产主义,给共产主义以“狠狠一击,使其永世不得翻身”.

这种打击将标志着红色浪潮历史性的退落.他的“方案”不仅包括向鸭绿江实施大规模进攻,而且还包括摧毁满洲的空军基地和工业体系,封锁共产党中国的海岸,破坏其工业中心.为蒋入侵大陆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援,以及把国民党中国的部队运往朝鲜以加强我们在那里的地面力量.他真的以为这些行动会打破共产党对大陆的控制.他深信中国的老百姓随时都欢迎蒋打回去,而且还自以为苏联不会介入他所设想的这种冲突.但是,在向红色中国发动这场预防性战争的过程中,倘若苏联的干涉威胁到这场战争的胜利,则我认为,麦克阿瑟理所当然就会极力要求进而向苏联发动进攻(他认为,苏联实力日益增长,使时间对苏联有利).这只不过是他的最终目的即以武力在全世界消灭共产主义必然会导致的结果.”
线索二:对于麦克阿瑟以上的意图,美国政府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得出了更高层的结论:
“可是,这个方案并没有立即为麦克阿瑟的上级所否决.美国政府的最高领导层(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国家安全委员会、三军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以及国会的领袖)仔细研究讨论了麦克阿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他们首先结合远东战区司令部组建的背景、职责以及亚洲的局部形势对麦克阿瑟提出的每个问题进行了审查.尔后,又根据全世界的形势、美国当时的能力和局限性、西欧的防务状况以及部分或全部采纳麦克阿瑟的建议而突然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等情况进一步考虑了每个问题.
这些官员对麦克阿瑟的全部建议进行了严肃认真、深思熟虑和周密细致的研究.
他们认为,我们的空军不可能通过轰炸迫使红色中国屈服.我已提到过霍伊特·范登堡将军的想法.他认为,如果我们真要想摧毁满洲的基地,我们“本钱很少的空军”就会在战争中受到极大的消耗和损失,以至于我们需要花费两年的时间来重建这支空军才能使其在地球上其他地点出现挑战时能有效地应付之.除此之外,范登堡将军对于轰炸满洲这种“一点一点地啄击皮毛”的办法毫无兴趣.因为,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换回来的只不过是敌人军事力量极轻微的损失.五角大楼也根本不相信中国的工业基础会象麦克阿瑟所想象的那样能够那么快就被摧毁.如果进行轰炸,无疑会使成千上万的无辜遭到屠杀;如果使用原子弹,那么牺牲者将会是数以百万计.除非我们炸毁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线,否则,共产党中国还能照样通过这条铁路接受军事补给,而苏联则丝毫不受触动.可是,炸毁西伯利亚铁路需要采取持久作战行动,这可能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而且,这样做肯定会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

此外,杜鲁门政府与参谋长联席会议都清楚,任何攻击满洲基地甚至鸭绿江上的桥梁的行动,都将结束那个保证我们在南朝鲜和日本的基地不受侵犯并把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的心照不宣的协议.

至于封锁中国沿海,这将构成一种战争行动.封锁,只有在确实奏效的情况下才能为各个中立国家所承认.然而,除非将英国的直辖殖民地香港,以及大连港、旅顺港都包括在封锁之列,否则这一行动无法奏效.如果我们果真封锁这几个港口,英国和苏联所作出的反应是不会让我们轻松的.

在五角大楼看来,利用蒋军入侵中国没有成功的希望,除非他们能得到大规模的美国海、空军支援以及后勤方面的支援.这些支援,麦克阿瑟当然认为蒋军是应该得到的.

可是,我们在这方面能够抽出的力量已所剩无几,而且,我们所拥有的这点力量如果用于朝鲜,可以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即使入侵大陆能迫使中国军队撤离朝鲜,从而减轻那里的压力,但蒋的地面部队却很可能遭受几次挫折便大批倒戈,这种情况在他们最后与共产党正面交锋时就曾出现过.

五角大楼对蒋军的作战能力不抱什么希望,麦克阿瑟本人不久前也说道对这些人的战备程度缺乏信心.他们的训练水平很低.我们必须首先向他们提供诸如火炮、装甲车辆等全部重型武器,并且对他们进行使用这些武器的训练,然后才敢将这些部队投入战斗.但是,从已经在战场上作战的部队那里抽调这类紧缺助武器装备是不妥当的.

此外,我们还必须考虑到李承晚坚决反对在他的国家使用中国军队.因为,在他看来,朝鲜还有人力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政府也不赞同麦克阿瑟的西欧不太重要的观点.西欧的工业技能、人力、技术、各类工厂、可迅速加以利用的原料、必不可少的空军基地,尤其是西欧在血缘和文化方面与美国的密切联系,所有这一切都使华盛顿感到必须是欧洲第一,亚洲第二.一旦失去欧洲,形势就会立即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生决定性的变化,北约组织就会解体,美国就会遭到孤立.如果真的发生一场两线作战的战争,我们是来不及进行准备的.

五角大楼对于在南面开辟第二战场牵制中国力量的建议进行过长期而深入的考虑,但还是否决了这个方案.对于英国和英联邦其他诸国来说,使用蒋军一案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把敌对行动扩大到福摩萨地区将大大加重我们在太平洋地区担负的任务.同时,我们为进行朝鲜战争而一手撮合的、本来就勉强维系着的联盟就会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这应该就是社会上流传的美国政府不想进攻中国的论据来源.)
从美国政府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几点:
1. 美国政府并非不想消灭新中国,因为“这个方案并没有立即为麦克阿瑟的上级所否决.美国政府的最高领导层(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国家安全委员会、三军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以及国会的领袖)仔细研究讨论了麦克阿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2. 而是因为美国政府底气不足,不论是在中国南部开辟第二战场,还是进一步引起世界大战,对于刚刚离开二战战场的美军都是不可能应付的;
3. 李奇微对前任的方案的意见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如果实行他的计划,就要承担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巨大风险,西欧就会遭受蹂躏,紧接着,我们肯定会失去一些久经考验的、最忠实的盟友.还应当记住,在冒这些风险时,我们自己的国家将会处于毫无准备的可悲状态,我们的总预备队削减得只剩下一个处于战备状态的陆军师.
4. 因此美国政府制定了暂时不去鸭绿江边招惹中国军队的对策:“不在满洲边界附近使用除南朝鲜部队以外的任何部队”.
线索三:远东战区最高司令长官麦克阿瑟的作法与美国政府的远东政策有矛盾,坚定了中国政府出兵的决心:
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后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不顾美国政府“不在满洲边界附近使用除南朝鲜部队以外的任何部队”的规定,采取了进一步的行动,对此李奇微的描述如下:
“但是,此时,战事的进展已超出原先的计划;于是,又确定了许多新的目标.十月十七日,麦克阿瑟指示以满洲边界线以南四十至六十英里左右的一条线作为新的最终目标.不久,他又指示下属指挥官仅仅把这一目标看作中间目标.尽管国务院规定的方针是不在满洲边界附近使用除南朝鲜部队以外的任何部队,而且,还存在这样一个明显的事实,即中国人一旦派出部队大举越过边界,麦克阿瑟的部队肯定无力在那条遥远曲折战线上坚持下去,可麦克阿瑟仍决心将部队推进到鸭绿江边.用以提供补给的港口大约在八十至一百二十英里之外,其间道路蜿蜒曲折、陡峭狭窄,有些地方不过是些羊肠小道.若想把兵力单薄的部队沿这样遥远的战线分散配置,又要使他们不断获得粮食弹药补给,或者让他们坚决顶住一个差不多是依靠本国基地作战的顽强敌人,那么,连麦克阿瑟这样的人也是无能为力的.当然,如果我们的飞机曾获准摧毁敌满洲基地,这个方案或许能够成功.但是,范登堡将军认为,如果我空军当真接受了这样的任务,那就意味着我空军实力会因自然消耗和战斗损失而消耗掉,从而会使我驻欧部队大约在两年的时间内暴露在敌空军面前.五角大楼决定坚决反对这一行动.麦克阿瑟也知道这一决定.可是他无视五角大楼反对在那样远的前方使用美军的禁令,仍然极力催促部队向满洲边缘推进.
.

就在这个关头,麦克阿瑟提出了新的目标线,放弃了原定横穿半岛蜂腰部会合的计划.在沃克的部队拿下平壤之后,麦克阿瑟在第8集团军与第10军之间划定了分界线,并命令所属指挥官把那条“目标线”仅作为“最初目标”.现在,剩下的唯一目标就是边界了.”
后果可想而知:
“.一条令人心寒的消息由冰天雪地的山脊传到东北方向.南朝鲜第6师第7团(最先到达鸭绿江边的联合国军)在遭到一支占绝对优势的中国部队打击后已掉头向南退却.这支中国部队当时就象从地下钻出来的一样,以很凶猛的近战几乎全歼该团.根据以后的情况来看,该团大概是在不知不觉之中闯入了中国军队正在集结、准备由那里发起进攻的地区.中国人当时尚未作好发起大规模进攻的准备,决心不暴露目标,因此几乎把这支先头部队全部消灭掉.”
线索四:麦克阿瑟与美国政府的政策之间有很大的矛盾:
“杜鲁门及其顾问们却根本不同意麦克网瑟封锁和压垮中国的方案.坦率地说,麦克网瑟所寻求的是一场预防性的战争,即不借冒使苏联卷人这场冲突并最终导致苏联入侵欧洲的风险来摧毁中国发动战争的潜力.麦克阿瑟声称,鉴于我们已经与红色中国处于战争状态,因而采取这一行动是完全正当的.按照他的看法,欧洲已经丢失,现在只不过是苏联人的一个工业后院罢了.麦克阿瑟相信,世界未来的命运将在亚洲决定.”
“麦克阿瑟将军与政府之间的另一个分歧是:是坚持我们在联合国中的集体安全政策呢,还是单独干?很显然,麦克阿瑟决心已定:如果我们的盟友不与我们站在一起共同对付共产党中国和苏联,那么,我们就应该自己挑起全付重担.然而,美国早就承诺了集体安全的义务.尽管联合国其他成员国实际提供的人力并不很多,可是在联合国的旗帜下作战能使我们在朝鲜的行动带有道义上得到支持的色彩,而这在我们与自由世界其他国家打交道时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
感谢李奇微的著述,使我们可以从中梳理出几条线索,从中可以大概看出这样一个轮廓:

麦克阿瑟藐视中、苏实力,贸然挥兵北上,准备跨越鸭绿江,占领满洲,直指苏联,意欲与苏联决一雄雌,但此举打乱了美国政府出于力量有限,不宜打一场全面战争的全局考虑,导致中国坚定了原来的判断,迅速出兵.
鉴于以上信息,我得出的印象是:
北韩老金仗势欺人打破僵局,谁知技不如人,让美国佬抄了后路,差点被赶尽杀绝,只能求助苏联和中国.本来新政权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在这种时候突然碰上同盟求援,中国政府也很为难.但出于两种社会制度的考量,对以美国政府为首的敌对阵营的全球战略,中国政府有足够的认识,也就是常说的“资本主义阵营亡我之心不死”.从美国政府方面讲,可能当时没有正面与中国政府发生冲突的计划,但最终扼杀共产主义阵营的思想至今也没有放弃.作为美军远东战区最高司令长官的麦克阿瑟,却是不折不扣想打中国,并且一路打到了鸭绿江边,如何继续进军的方案写得清清楚楚:“他的“方案”不仅包括向鸭绿江实施大规模进攻,而且还包括摧毁满洲的空军基地和工业体系,封锁共产党中国的海岸,破坏其工业中心.为蒋入侵大陆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援,以及把国民党中国的部队运往朝鲜以加强我们在那里的地面力量.”这是前任联合国军总司令自己讲的,应该不存在任何疑问.面对来势汹汹的美军,试问中国领导人应该如何判断呢?防人之心不可无,何况是军事对垒,如需等到对方打进门来才能证实自己的判断,我这样没有军事知识的人都清楚那就晚了.麦克阿瑟这种军事强人的蛮横,到坚定了中国领导人的判断,救人如救己,晚打不如早打,打就打他个狠的,让他长时间都忘不了疼!于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打败美帝野心狼!”
写到此,我长舒一口气,面对30多万长眠他乡的中华英灵,面对我们戎马一生的长辈,也面对我们自己,面对年轻的一代,我可以认真地说,这是一场被人打上门来的战争,是一场躲不过去的战争,是一场另一种形式的自卫战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选择是对的,我们的军事行动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