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兴修的背景及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3:14:26
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兴修的背景及特点?

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兴修的背景及特点?
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兴修的背景及特点?

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兴修的背景及特点?
不知道你说的是哪国的.
概况:各国都非常重视兴修水利,设有专门负责水利工程的官职.特点:当时的水利工程以灌溉、航运两用的水渠为多.(2)作用:①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水旱灾害,改良了土壤,提高了农业产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秦国,水利工程大,受益多,奠定了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②改善了交通,加强了各地的联系,为形成统一国家创造了条件.
1.芍 陂---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又名安丰塘.位于安徽省寿县南.春秋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前591)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
2.邗 沟---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中国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
引漳十二渠---中国战国初期以漳水为源的大型引水灌溉渠系.灌区在漳河以南(今河南 省安阳市北).
3.鸿 沟---古代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战国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1) 开始兴建.修成后,经秦、汉、魏、晋、南北朝,一直是黄淮间主要水运交通 线路之一.
4.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境内,岷江上的大型引水枢纽工程,也是现有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无坝引水工程.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秦蜀守李冰主持兴建.工程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运、城市 供水等多种效益.成都平原因此富庶,自古有“天府之国”美称.
5.郑白渠---古代关中地区的大型引泾灌区,秦代郑国渠和汉代白渠的合称,近代陕西 泾惠渠的前身.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郑国渠,十向年后完工.干渠西起泾阳,引泾水向东,下游入洛水,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由于泾水含有大量肥沃的淤泥,灌溉时还可改良盐碱地,故使产量提高到每亩一种(六石四斗).郑国渠的建成直接支持了秦国统一六 国的战争.
6.灵 渠---中国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又名陡河、兴安运河.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溢安县境内,秦统一六国后,向岭南用兵,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派监郡御史禄凿灵渠运粮.它沟通了湘江和漓江,由于历代不断增修改进,技术逐步完善,作用日益增大,是2000余年来岭南(今广东广西)与中原地区的主要交通线路,直至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通车.

背景:七国争雄
特点:
主观上发展农业,屯粮,储备战略物资
客观上改善了交通,加强了各地的联系,为形成统一国家创造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水旱灾害,改良了土壤,提高了农业产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秦国,水利工程大,受益多,奠定了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

全部展开

背景:七国争雄
特点:
主观上发展农业,屯粮,储备战略物资
客观上改善了交通,加强了各地的联系,为形成统一国家创造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水旱灾害,改良了土壤,提高了农业产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秦国,水利工程大,受益多,奠定了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

收起